2006/08/23

傳媒之可怖與大眾之可愚

愈來愈發覺傳媒威力之可怕,其可怕處不單是狗仔隊(Paparazzi)的無孔不入,亂揭私隱,更在於筆下將某公眾人物大肆宣傳,鋪天蓋地的「吹捧」手法.

早前例子便有「巴士阿叔」陳乙東,荒人在此亦不願用太多筆墨來細說此人,其最後之下場,或可引用以下一句子來概括:「自作孽,不可活 」.

「少年股神」Ivan 楊俊文(23歲)最近突被證監會調查,懷疑有人觸犯《證券及期貨條例》,違法經營股票買賣.網上又立時興起一股批判潮,落井下石之言固然不少,竟更有人稱希望楊俊文被監禁七年及罰款港幣500萬元(此為最高定罪).


我對楊俊文所知不多,沒有收聽其主持的電台節目.但從之前一個電視訪問節目所見,他本人在鏡頭前表現並不高調囂張,反而甚為平實.縱然從沙士一役由本金 80 萬至及後坐擁 600 萬身家,平日代步的也只是一部二手 lancer,我估不 23 歲的年青人如像他那樣,不立刻購買一架「Ben 跑」或「波子」到 Volar 、 Queen's Bar & Disco 等地泡妞兒才怪! 況且,他亦信奉長線價值投資,並不鼓勵別人短炒獲利.

「摘星少年」陳易希,見報率更高於陳冠希.奈何會考僅得十二分,立即受盡千夫所指.今天他在報章中說在 Yahoo 討論區看見 300 多個負面留言.對於 16 歲的陳易希而言,本身對自己的成績(尤其中英文兩科)怎麼會不清楚? 難得有大學破格收錄,地位等同尖子,還可到海外負笈研究,當然「舌累飯應」接受 offer,這是人之常情,何罪之有?


若要罵,亦應罵科大為何「入錯貨」? 為何要開創此不公平之收生先河? 當然科大高調破格收錄陳易希固有宣傳之嫌,但我想科大在決定收錄他前應已預先了解其校內成績狀況.再者,科大校長朱經武也許認為他是一隻有潛質的「優質股」,只是暫時並未在股價上反映其價值罷了.

正所謂「人怕出名豬怕肥」,傳媒輿論往往將公眾人物吹捧上天,令你人氣急升.但亦可因一個消息,不由分說不問情由,將你由天堂「扯」落地獄.被捧者真要步步為營,否則稍一不慎,隨時墜進萬劫不復之地! 傳媒固然可收銷量之效,可悲的是大眾似乎對此亦樂此不疲.有人說過有怎麼樣的讀者,才會有怎麼樣的傳媒市場,看來此言不虛.

要躲過傳媒的「陷阱」,殊不容易,但亦有人可牽著傳媒的鼻子走,如要數近期擁有此能奈的公眾人物,我會首選被外界形容為大美人的「中女」李嘉欣.

  

4 comments:

mokit said...

寫得越衰、越多人睇。

僧人富貴、厭人窮,寫下 d 成功人仕 -ve 面野,d 人就會一鍋風回應。

分享下老曹所寫的:

個個都有憎人富貴厭人窮心態
美國統計數字證明,大部分有銀士財富唔係自承繼,更加唔係透過剝削,而係靠自己雙手建立。如蓋茨、畢非德、李實發、李兆基等,所擁有財富都係自己一手一腳建立。只有電視劇為討好觀眾,才刻意醜化富豪,例如把富豪子女形容為濫用藥物,或利用非法手段甚至走私漏稅去獲得財富,部分雜誌喜歡將佢地寫成「大豪客」或「玩弄女性者」。有冇呢類有錢人?有,但係唔多。真實社會中有錢人生活其實同你我差唔多,並非吃得特別豪,亦並非穿得特別靚,佢地生活十分有規律(冇健康身體,點樣應付日常繁重業務?)。當然電視劇唔會咁寫,唔係阿伯師奶點會睇?根據Georgia State大學Thomas J. Stanley博士收集美國一千多名年收入一百萬美元或以上富人生活資料:

佢地好少供樓,大部分已擁有自住物業。

佢地從不浪費蚊年,但並非守財奴,應使得使;衣物櫃內並非掛滿衫,而係十分合適,不多不少。

97%居住自己十年前或二十年前購入物業,而非所謂「夢幻豪宅」。

92%已婚及有穩定家庭生活,離婚率反而較一般普通家庭少三分一(經常離婚者只佔2%,但往往成為報章新聞而引起錯覺)。典型富翁家庭有50%以上妻子冇做工,大部分有三個或以上子女(富人傾向多生子女)。

大部分財富係憑自己雙手創造,小部分由父親方面繼承後再發揚光大。

90%係大學畢業,52%有大學以上程度,但唔係班內最出色學生,通常只係中游水平。

大部分唔係工作狂,93%將家庭放第一位,45%玩高爾夫球。

52%有宗教信仰但非十分虔誠,例如一個月才去教堂一次;卻係最佳捐款者,64%熱心公益事業。

大部分富翁性格正直、有紀律、社會關係良好及獲太太支持,當然亦努力工作。

大部分比較長壽,較一般人長命五到十年(例如活到八十至九十歲)。

一般人唔相信有銀士生活係咁,佢地寧可相信電視劇或雜誌所形容,因為我地都有「憎人富貴厭人窮」心態。

荒人 said...

無錯,
一係憎人富貴厭人貧,一係睇私隱,
依兩類人愈多傳媒就愈高興.
阿嬌「解圍」事件又一佐證.

Anonymous said...

讀者、當事人與傳媒之間的關係錯綜複雜,一時互惠互利,各取所需;有時則互相指責,反目成仇。甚至乎傳媒與傳媒之間的惡性競爭,也為普羅大眾增添茶餘飯後的話題。這篇明報的文章形容得頗為生動:

"【明報專訊】嘩,明報周日副刊改革,我呢個乜助理暫時未被人炒,萬幸萬幸,可以繼續虐待大家,認真唔好意思呀,講聲 sorry先﹗

,沒有什麼好新聞,講真呀,一本大便的嬌 bra事件,其實有幾大件事呀,我明白,作為女性,沒有人夠膽講呢件事沒有問題,不過,娛樂圈有幾複雜,做過娛記及藝人的,大家心知肚明。我乜助理不是說今次是藝人與娛記夾計,見到嬌如此高調報警,便知道今次他們是被偷拍,不過,輿論如此起哄,一來有傳媒是衝數字傳媒而來,非打死數字傳媒而不擺手,有私怨的動機,亦有傳媒純粹為自己的娛樂台做勢, call晒全台的藝人發起聲討大會,眼見藝人個個黑口黑面,人人好像死老豆咁款,我乜助理認真沒有絲毫同情,尤其是見到成蟲,以為自己真係大哥,擺出一個義憤填膺的樣子,想起他當年搞大女人個肚又唔認,現在他又憑什麼擺出一個道德佬的樣呀﹗唔該﹗收工啦。

多個婦女組織、團體車輪轉去數字傳媒示威,明眼人細心看,他們不乏左派中人,平日經常受數字傳媒的打壓,現在還不踩多兩腳﹖恨不得數字傳媒去死。

事先聲明,我乜助理未有幸與數字傳媒打工,對數字傳媒的肥老板沒有什麼好感,只不過對於香港輿論,動輒以道德論人,隨時開庭做過道德審判,有點不開胃而已。

看官留心,那些聲討數字傳媒的人,除了藝人,其他傳媒、婦女團體外,還有什麼人﹖你走上街問問街坊甲乙丙,他們怎樣看嬌 bra事件﹖他們會答道﹕「都無料到﹗」、「買唔到 ,可否再加印呀」、「段片都無 呀」,他們不會說,「我要參加反一本大便的大遊行,要求肥佬落台﹗」這就是民情。我朋友史鞭當撻見我咁怒氣,拉開話題,講開麥記的軍曹印章懷疑引致男嬰中毒,這位危機處理專家想到一條橋救麥記,就係叫麥記與民主黨合作,來個 crossover,何俊仁在麥記吃東西時受襲,呢排大熱,成為紅人,不如麥記出番一系列,包括仁哥與十姑娘在法庭,仁哥與賭王賭大細,仁哥與達仔競選黨主席,仁哥僵屍眼、孖潤腸嘴等等的不同情景擺設,相信兩個 PARTY都有數呀。果然係史鞭當撻﹗﹗"

荒人 said...

篇文寫得唔錯.

當事人同傳媒嘅關係的確錯綜複雜,出來嘅結果要睇各自嘅道行修為. 就係因傳媒嘅影響力,政府都希望用spin doctor來駕御傳媒.如果你好似美國前總統列根一樣,被稱為'the great communicator',當然無問題,但係好似陳易希孤單一人,就會變得好被動.

唯有希望讀者不會人云亦云.